文/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副主任杨国安
新闻背景:日前,江苏省连云港市墟沟派出所接到出警指令,一女子报警称,看见一个陌生男子正在某小区偷窃外面晾晒的女性内衣,该男子在第一家偷窃成功后,并没有立即离开,而是不慌不忙地开始偷第二家、第三家晾晒的女性内衣。警察将该男子抓获后,从其私家车车库中搜查出500多件女性内衣,让人瞠目结舌。
释疑:恋物癖在惹祸
据了解,该男子系某单位职工,并担任一定职务,并且学历也不低,表面上有着和常人一样的生活,甚至比一般人还要光鲜。据该男子自述,他也不清楚是什么原因驱使他做出这样荒唐的事情来。他看见女性内衣就有想据为己有的冲动,虽然内心很不想这样去做,却控制不住自己。从医学角度来看,该男子患有非常典型的“恋物癖”。
恋物癖是性欲倒错的一种,指在强烈的性欲望与性兴奋的驱使下,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而得到性兴奋和性满足的一种性现象。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提出,恋物癖诊断标准是:第一,在强烈的欲望与兴奋的驱使下,反复收集异性使用的物品。所恋之物是极重要的性刺激来源;第二,至少已持续6个月。国内成瘾医学专家何日辉明确提出,恋物癖等性偏好障碍,是一种成瘾性心理疾病,属于冲动控制障碍的一种类型,与道德水平和意志力无关。
恋物癖通常开始于青春期,多见于男性,这种行为会引发患者不惜用偷窃、抢劫等非法手段去获取异性的物品。恋物癖者对异性本身或异性的性器官没有兴趣,而把兴趣集中在女性的内衣、内裤、文胸、头巾或异性的头发、手、足、臀部等部位来取代正常的性活动,以激起性兴奋,获得性满足。他们常常通过对这些物品抚摸、玩弄、吸吮、啮咬等方式激起性兴奋,同时伴以手淫来获得性满足。
恋物癖是一类性偏好障碍,此类疾病的原因很复杂,多和个人成长经历、家庭、压力、性教育不当等有关。恋物癖患者在偷窃恋物的前后,心理是非常复杂和矛盾的,在没有得手前,往往感到焦虑、紧张和不安,一旦得手,虽然性心理得到满足,但常常又会憎恨自己的行为而产生自责、悔恨、痛苦、自卑等心理冲突。因此,患者常有改过之心,而无改过之举。
危害:社会认知不良
由于恋物癖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,往往被认为是不良嗜好、道德败坏。殊不知,作为一种性心理障碍,如果不能得到治疗,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认知,会对患者和家属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。
一方面,患者的许多行为,如偷女性内衣、内裤等物品,在女性面前突然露出阴茎,偷窥女性洗澡等给患者本人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,被他人发现后严重影响到声誉和工作,甚至有人由于无法承受被发现后的巨大社会压力而走上绝路。
另外一方面,这类疾病往往伴发过度手淫而影响身体健康,伴发性格缺陷影响到与异性的正常交往,往往会影响正常性爱的质量,甚至对正常性爱不感兴趣,导致婚姻不幸,甚至影响到后代,可能导致后代出现类似的问题。
矫治:专业系统治疗
恋物癖是性心理幼稚的表现,是一种可以纠正的性心理障碍。经过专业系统治疗后,一般预后良好。而且年龄越小,纠正的难度越小。
国内成瘾医学专家何日辉根据国内外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,提出恋物成瘾的治疗最佳方案是综合性治疗方法。即服用药物(非抗精神病药)控制异常的性冲动并改善情绪,作为治疗的基础,并在控制异常性冲动之后采取心理治疗、家庭治疗、行为矫正等方式,必要的时候还辅助以封闭式管理。
预防:采取五条措施
虽然在医学上目前仍未能最终确切找到“恋物癖”的发病原因,但通过临床案例分析不难发现,“恋物癖”的形成与其成长经历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因此,作为家长应该学会如何预防孩子出现“恋物癖”。对此,何日辉有着以下建议:
1)处理好恋母情结的转化:对于恋物癖等性偏好障碍的防治要从幼儿开始,尤其是处理好3-5岁时幼儿恋母情结的转化。母亲一方面不要过于溺爱男孩,在孩子面前强化对父亲优良品质的认可,否则如果过度溺爱而又在孩子面前指责孩子父亲的不是,会阻碍男孩将对母亲的依恋转换为对父亲的认同。
2)避免不良的性刺激:母亲在男孩3岁以后不宜与他同床共眠,不要在孩子面前穿着内衣,不要玩弄男孩的性器官,夫妻性生活要避免让孩子看到。
3)及时正确的性教育:在不同年龄阶段要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及时正确的性教育,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两性生理和心理的差异,消除对异性的过分神秘感。对异性的好感或爱慕甚至早恋不要一味地打压,而要合理地引导。
4)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:要高度重视家庭环境对幼儿人格的影响。鼓励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,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,如开朗大方、勇敢自信等。
5)减轻孩子的压力: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身体健康和学业外,更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,形成亲密的亲子关系,并学会帮助孩子减轻各种压力。
(来源:家庭医生在线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