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爱经》是古印度一本关于性爱的经典书籍,相传是由一位独身的学者所作,时间大概在1世纪和6世纪之间,很可能在印度文艺复兴的笈多王朝时期。在昌德拉王朝,印度教盛行通过性的和谐达到与神合一的宗教信仰。除了完成神的仪式外,印度教徒还有一种特别的理论,他们认为“爱”是与生俱来,可以无师自通,但“性”必须经由学习方可掌握。因此古印度人撰写了一本讲述性技巧的非常著名的《爱经》——世界五大古典性学著作之一。
这是一部以经书的形式写成的关于性与爱,哲学和心理学的著作。书中指出——任何人一生都可能只是追求三个目的。即“法”:追求并取得宗教的庇佑;“利”:追求财富;“欲”:追求并得到爱与性的满足。“当法、利、欲三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,前者总是优于后者”。“法、利、欲”的协调是古代印度人关于完整生活的概念,一个成功的人,对这三种活动中的任何一种都不应忽视。
《爱经》中描述的“爱”是身体、心灵和灵魂的体验。相爱的人更需要用心灵去彼此感应,用纯洁的灵魂去忠贞,而用身体去体验天地合一的美好境界。以哲学的形式诠释了性爱的姿态、性爱的技巧与性爱的和谐。
《爱经》成书于公元350年左右,书中的多数细节可以追溯到公元一世纪。该书“作者”婆罗门教士Vatsyayana并不是原创作者,他只是将先人的知识进行编辑,形成7个部分,如情欲的好处、私处的锻炼以及如何选择伴侣等。1883年,理查德·F·伯通爵士将此书翻译成英文,介绍给英国人。有趣的是,当时《爱经》不能以性书的身份出版,伯通不得不将其改头换面,最终以学术著作的形式推出。后来,这本书被翻译成数十种文字,在世界各国流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