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情的本质是什么?现在对性爱有过多的渲染。
性,只是本能,不是本质。
性也是一种能量,无论是谁,都有宣泄它的渴望,还有将它暴露出来的欲望。
在商业社会里,性又是商品,从服饰、香水、化妆品、电影、电视、书籍、药品一直到娼妓身体的交易,性被各种各样的形式包装起来,成为各行各业利润的创造点。
性,真有这么夸张吗?真的如此吸引人吗?
曾经被禁欲思潮封闭的中国,现在性的神秘感已不存在了。原先在文学作品中被无限夸大的性能力、性饥渴,也随着性的唾手可得,变得饱足、腻味。很多大老板已经时兴到青藏高原,去活佛的门下当弟子,苦行苦修若干天,认识到女色即魔障,对孽缘有所觉悟,换得身心的平衡,回到尘世来,继续为企业的繁荣而奋斗。就是芸芸众生,也发现性的透支对身体并无益处,而且片刻的欢娱带来的情感上的后遗症更加麻烦,都不是小老百姓可以承受的。性,在不良好的环境下,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意义。
话题又回到爱情上来。
爱情确实包含着性的元素。去掉这层本能,剩下的是什么?也许有千万条的理由来解释它,也许一条理由也找不到。也许原先认为是这样的,到头来发现却完全不是这么回事,仿佛给爱情欺骗了一回。也许有“过来人”很颓废地说:哪有什么爱情?只有日子,过呗。
还有很多人全心全意地投入,寻找解决爱情困难的药方,各种著作堆积如山,从普世良方到独门偏方,上自哲学理论,下到个人经验,可以想到的都写到了。对单独的个人来说,似乎又不是那么太适用,理论到实践之间的距离真不小,实际效果也不如书上说的灵验。
想起早先的中国人,没人讲究爱情,娶妻生子而已,日子倒也简单。爱情自西方引进后,普及到中国每个角落,形成基本的概念:人的一生中,爱情是不可缺少的构件。尽管各人的理解不同,没有人会说他不需要真正的爱情的。
问题又回到爱情,看起来似乎是付出爱,去爱对方,实际上人所爱的只是自己。
《圣经》上说,上帝造了亚当后,见他孤单,独居不好,就把创造的所有的动物都带到亚当的面前来,让他选择一个可以做配偶的对象,亚当一个也没看上。于是上帝让亚当沉睡,从他身上取了一条肋骨,造了一个和亚当相似的人,只是在性器官上有所不同。亚当醒来,见到这个配偶就喜欢,说:“这是我骨中的骨,肉中的肉,可以称她为女人,因为她是从男人身上取出来的。”夏娃是从亚当身上克隆出来的第一位克隆人。
我想,只要有可能,没有一个人不想克隆自己的,复制自身是人类最强烈的愿望。因此每个爸爸听到儿子长得像自己,没有不喜笑颜开的,哪怕这个自己长得比猪八戒还差点。
这样,我们发现,亚当喜欢的其实是自己。上帝看透了亚当的自恋,才想出克隆的办法来,造一个近似亚当又有点不一样的女人来,让他们彼此吸引。
如此说来,爱情的本质就是在寻找自己。
从第一个男人亚当开始,对女人的称赞就是:“这是我骨中的骨,肉中的肉。”我身上出来的骨肉,爱她就等于是爱自己。何等的自恋!到后来,就是老百姓最普通的话也是说:“这是我的另一半。”
性,在自恋中的成分不是很高的。所谓心仪的对象,就是极其相似自己的人。所谓的动心,就是见到了最贴近自己本质的人。“合适”这个词,实在是表达了无法表达的自恋的情怀。对爱情的失望很多,茫茫人海要找到一个与自己极其相似的人是何等困难!
难道爱就真的不存在吗?
又得说回到无可奈何的过日子了。
在日子里,爱情或者烟消云散了,或者名存实亡了,或者日新月异了,也有可能无中生有了。尤其是无中生有的,失望转为满足的,爱情已经变化了。在找不到自己的影子的失落中,渐渐看到了对方的优点,试着不要求配偶是自己的肋骨,而是愿意做一做对方的肋骨,体验融入另一个原本无法兼容的生命里,在成功的体验中,新的生命诞生了。这时候的爱,已经走出了自我的束缚,两个陌生的生命融合了,成为一个生命了,就像蛹已经化为蝴蝶,在蓝天丽日下翩翩起舞了。毕竟,这样的故事不是很多。
遥控蝴蝶 https://m.2s.tv/items-1373.html